传民声 献良策 谋发展 重庆进入“两会”时间

今天上午,承载期望与嘱托,满怀热忱与激情,政协委员们陆续步入会场,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开幕,重庆正式进入“两会”时间。

“两会”,既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要事,也是一年中总结过往、规划未来的关键时刻。今年的“两会”,是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重庆,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重庆的首次市两会,对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来说,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回首2024,重庆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主动在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中谋划推进各项工作,交出了一份质量高、成色足的“高分答卷”。

迈入2025年,新重庆如何更好跑出新速度、积累加速度?代表和委员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也把更多基层声音和百姓期盼带到了大会上。

市人大代表邹云生说,特别关注有关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建设方面的政策举措,希望进一步提升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开放程度。

市政协委员张健表示,将继续在科技创新方面深入地履职。

市人大代表向军谈到,重庆的“33618”产业体系的布局,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推动整个重庆职业本科的建设和发展。

市政协委员居梁告诉记者,希望围绕城市建设六大攻坚行动,重点推进城市片区更新中老旧小区改造这一民生工程,提升改造水平,更好地惠及广大的社区居民。

市政协委员褚文博则建议,持续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创新发展,做好核心技术的攻关和产业化的转化,加快推进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的落地,支持重庆打造车路云一体化的先行城市。

此外,市人大代表、万盛经开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易强,围绕疾病预防和慢病管理,带来了关于加快主城都市区大健康产业发展方面的建议;市政协委员、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黄伟,关注的是统筹推动低空经济与“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数字重庆建设的深度融合,希望能持续优化低空配套支持,实现产业生态共创共赢;市人大代表、荣昌区清升镇古佛山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刘恁伦的目光聚焦在乡村,建议从统筹农村项目建设、加强人才引育、壮大集体经济、探索特色发展等多方面入手,促进乡村振兴;市政协委员、团市委副书记张珂,则带来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大学生就业两个方面的相关提案……

民之所盼,我之所呼;代表委员们携民意赴会,汇智聚力,为山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围绕加速出海的“渝车”,代表委员们也带来了不少“金点子”。

北纬29度、东经106度——中国重庆,北纬48度、东经2度——法国巴黎。去年10月,一项壮举在两座遥远的城市间诞生。8台“重庆造”新能源汽车,沿着“陆上丝绸之路”,途经陕西西安、新疆霍尔果斯、土耳其、德国等数十个世界知名城市和地区,历时38天,行程近15000公里,最终抵达法国,现身巴黎车展。一路上扛住沙漠、戈壁、高温、暴雨等极限考验。当车队行驶到巴黎凯旋门前,这张“合影”也定格下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值得铭记的时刻。

一趟横跨亚欧大陆的“超级长途”,印证了重庆造的实力,也跑出了“渝车出海”的底气。去年前三季度,重庆出口汽车35万辆,货值3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3%和34%,“渝车出海”的半径,已拓展至全球159个国家和地区。

“渝车出海”,也是市政协委员林丹持续关注的领域。两会期间,他将结合自己的调研情况,就“渝车出海”与外向型通道建设,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言。他说,铁运和海运的标准对接统一的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各个口岸单位之间的互联互通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在“渝车出海”方面还有一些营商环境方面的工作,我们政府是可以来做的。

来自龙头车企长安的市人大代表赖薪郦,关注的则是汽车产业人才,特别是参与了汽车行业国际标准制定的技术人员。她说,希望在新重庆人才卡的认定当中,增加在标准化工作中的贡献这一认定条件。

发展成绩优异的重庆汽车产业,在2024年上半年拿下三个“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位列全国汽车产量前十省市第一;“重庆造”的代表——赛力斯问界M9销量稳居50万元以上豪华车型第一;汽车产量位列全国城市第一。时隔八年,重庆再度摘下中国汽车第一城的桂冠。有业界人士形容,这是“王者归来”。如果说,汽车是拉动重庆经济快跑的“火车头”,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则是重庆汽车产业的“火车头”。关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重庆有自己的小目标:到2025年,年产销量超过150万辆,全国占比10%以上;到2027年,年产销量超过200万辆,建成万亿级产业集群。接下来,如何继续“驰骋”?2025年,很关键。

“两会”要做的,就是集纳睿智之言、务实之策,聚焦高质量发展,探寻最佳发展方案。汽车产业,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而推动高质量发展,最终落脚点是人民群众更加美好的生活。“民生”,从来都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新年伊始,30台全新的“响应公交”车,在北碚、沙坪坝等地投用,更好地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在南川,新建成的41个“渝馨家园”,让当地近两万名残疾人有了温馨港湾;在大足,多个用边角地建设的停车场和公园,建成投用。

在铜梁,一批敬老院完成设施更新,新被子、新衣柜、新护理床,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原地升了级。而养老问题,也是今年“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谭理和市政协委员金勇杰不约而同关注的领域。

市人大代表、开州区云枫街道龙珠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谭理建议,继续聚焦关爱农村老人,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市政协委员、市委金融工委专职副书记金勇杰则表示,今年将从推动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场景”入手,聚焦“小切口”突破,重点围绕加强养老机构监管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如何问需于民,关键在于广度与精度。两会就像一扇窗口,透过它能看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

今天的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开幕会,有一些创新安排。来看第1眼TV记者的现场观察。

在现场记者特别注意到,邀请旁听开幕会的市民代表方面,今年特别将“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重庆好人”“重庆见义勇为英雄”“人民满意公务员”“担当作为好干部”和区县基层村(社区)干部代表纳入其中。他们是城市发展的推动者、受益者,也是城市精神的创造者、实践者。包括他们在内,旁听席上的42位市民代表,都来自基层、代表基层。

两江新区康美街道银竹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童立福告诉记者,他特别关注的是老旧小区的改造。

璧山区璧泉街道华龙社区党委书记张思桃则表示,将把会议精神转化为工作实践的指导,做好群众工作,为群众办更多可感可及的民生好事、实事。

今天在列席席,记者还观察到一个人群,他们就是在外地发展较好的重庆籍人士。特邀列席,是他们了解家乡发展的好机会,也能够为重庆经济发展提出中肯建议。

政协第六届重庆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上特别提到,着力画好最大同心圆,在凝聚智慧力量上展现更大作为。不管是在旁听席还是列席席上,感受到的重庆城市精神,就是这样一股“力量”,他们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底气,也是动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重庆“两会”,将延续2024年的做法,开设代表委员通道。我们期待着,盛会上的更多“金点子”“好声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凝聚更强大合力。

(  责任编辑:杨雨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