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渝鄂湘黔之“心” 黔江建设边际区域中心城市
“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走进了黔江区。黔江,位于“渝鄂湘黔”的地理几何中心,也是四川盆地的东南边缘,这里的山地,占了90%。山脉河流的走向,近似平行,平坝星落其间,适合人们聚居。在这片土地上,文明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建制史”可以追溯到1800年前。更为人熟知的“黔江印象”,来自“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以及,代表一方风味的“黔江鸡杂”等。深处武陵山腹地的黔江,在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中,怎样释放辐射力,打造“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城市”?
走进重庆渝东南武陵山区,乌江沿着苍莽的大山静静流淌,形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眼前的山水,让渝东南令人神往,但也曾使其闭塞。黔江位于武陵山腹地,却具备武陵山最齐全的出山通道,每周,都有数万来往于武陵山的商旅,在此中转。如今,更加立体、多元的交通网络,正在黔江铺展开来。
葡萄沟右线大桥,是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最后贯通的一座大桥。随着11座桥梁的全部贯通,黔江向着“高铁时代”又迈进一步。乘坐高铁,从黔江至重庆中心城区,1小时可达。基建“硬核”推进,高铁只是其中一个。渝怀铁路、黔张常铁路、渝湘高速公路、黔恩高速公路、石黔高速公路、黔江过境高速公路等等,连缀起一条越过山丘、飞跨天险的快行道,位于武陵山区“中心”的黔江,与重庆主城的空间距离,正在不断拉近。
黔江武陵山机场今年开通了市内短途航线,一季度,短途已执飞200架次。互联互通的大网已经张开,黔江正在形成以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区域交通枢纽,辐射周边,带动武陵山区,以更便捷的方式“出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重庆,是众所周知的山城,发展也须“因山就势”。黔江所处的武陵山区,群山环绕。山的禀赋,也是发展特色产业的资源库。在黔江,通过势能转换,山水中的“含金量”正在变现。曾经“受困”于山,现在则“受益”于山。“大山产业”,正在催热万山千壑。
武陵山,位于“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是“喀斯特”的副产物。黔江拥有重庆规模最大的蚕桑种殖基地。桑树园,60%左右都栽种在了石漠化区域。桑树,属于深根性植物,深入石缝的根茎,能固定住为数不多的土壤。等到春蚕上蔟,蚕农们已经开始期待抽丝结茧的丰收。远处山林叠翠,近处田园青绿。曾经因石漠化而荒芜的春天,已因一抹新绿而改变。这里是黔江的小蚕智能工厂。刚出生的蚕宝宝最难养,智能工厂相当于智能保姆,帮助小蚕度过危险期。黔江的蚕桑产业产值上亿元,产业升级,智能化正在覆盖全产业链。
让土生土长的特色农产品形成产业、集群式发展,为黔江的“土特产”,插上了起飞的翅膀。与之相似的还有羊肝菌。通过工厂化种植,黔江的羊肝菌,可以全天候生长,不用“看天吃饭”,预计到2027年,将建成武陵山区食用菌产品集散地。现代农业的“精深加工”转型,不断延长着产业链条,百亿级、千亿级的产业集群,正在成型。相关的集散中心,也将形成规模。一众“土特产”也擦亮了名片,壮大着“武陵山珍”的品牌矩阵。
黔江的通道,历来是武陵山区的优等生。其立体交通体系,覆盖“铁公空”,目前已成型的有:武陵山机场+渝怀铁路、渝怀铁路复线、黔张常铁路+渝湘高速、黔石高速、黔恩高速。综合交通网络,是开放通道的硬件基础。在此之上,黔江还在扩容:450万吨铁路货场、武陵山冷链物流基地、自贸联动创新区等区域性开放平台,对周边的辐射力,进一步拉满。
群山锁扼,人难于行,货难于运,出山通道是制约发展的瓶颈。黔江深谙此理,在通道扩容上,最是不怕“花力气”。如今,黔江的立体交通体系,集“铁公空”于一体,“多式联运模式”四通八达,东连荆楚、西接巴蜀、南通粤桂、北达京津冀。
“黔江造”穿过重重高山,跨过滔滔江河,驶往广阔的蓝海。满载着桑蚕制品的跨境班车,4天便可抵达缅甸仰光。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两大贸易通道”,触角均已深入武陵山区。黔江处在 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的东线通道之上,黔江铁路干线,也纳入了“国家级”和“市级”的开放通道范畴,大宗货物物流成本降低 了10%以上。成本降低、通道便捷、贸易繁荣,带来要素资源的大流动,也带动产业加快迈向价值链的高端。“通道+经贸+产业”的“外向型”发展之路,在黔江开始显山露水,也带来了一波“经济快跑”的冲劲儿。
区域协同,错位布局,融合发展,这一思路用在文旅产业上,效果更加突出。黔江处于“渝鄂湘黔”四省市的交界地带,旅游资源的整合、以及引流的辐射范围,轻轻松松,覆盖周边。今年1至9月,黔江接待游客的数量,以及带动的旅游消费,相比去年同期,分别又增长了10.76%和15.6%。不难想见,随着“高铁时代”来临,“想走就走的旅行”只会越来越多。武陵山文旅联盟,也将迎来“区域旅游”的爆发期。
山川切割大地,峡深谷高。穿行在黔江,特色美景和特色玩儿法,让人应接不暇。喀斯特地貌,在蒲花暗河被演绎到了极致,这条河隐匿于黔江古镇,暗河独有的幽深静谧,与独特的岩溶奇观,营造出了奇幻的意境,蒲花河,是阿蓬江的支流之一。整条阿蓬江,都是水上泛舟的好地方。一艘艘载客的竹筏,从黔江濯水古镇的城门码头出发,穿过芭茅岛,横跨风雨廊桥,沿阿蓬江逆流而上。水上项目丰富多彩,可以去蹬一程“水上自行车”,随心而行、随遇而安。再不然,坐一程快艇,去乘风破浪。从黔江到渝东南,再到整个武陵山区盘踞的毗邻省市,5A级景区密布,文旅融合为一盘“大棋”,地处区域中心的黔江,更是抢先一步,在这盘“大棋”中执棋落子。
重庆民间有句俗话:“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曾经的黔江,因地处崇山峻岭,难以搭上发展的“快车”,而如今,这里已成为国家战略叠加的热土、成为区域中心和开放门户。相信,在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中,“黔江特色”与“黔江精神”,还将熠熠生辉。一个“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城市”,将在武陵山腹地释放热力。
(第1眼-重庆广电 吴霜 张月藐 邓静 袁媛 李艺 丁琳 翁弋然 特约记者 杨磊 报道)
( 责任编辑:周思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