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三场)丨发挥特色产业 助力城口乡村振兴
9月18日,在“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城口县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城口县委书记张继军围绕“如何推动城口乡村振兴”介绍相关情况。张继军表示,城口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发挥自身产业优势,绘就巴渝和美乡村新图景。
城口县委书记张继军。
城口县庙坝镇中药材产业基地。
发挥特色产业优势
中药材产业
城口是秦巴山区天然药谷、中国药膳地标美食城市、中国绿色生态中药材示范县。近年来,城口把中药材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举旗产业,加快“大巴山药谷”建设,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达15亿元,带动全县45%以上的农户增收。
以前,城口的中药材大多数是散户种植,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也很低。对此,城口锁定了箭叶淫羊藿、天麻、川贝母等优势品种,推动标准化、基地化种植。比如,城口箭叶淫羊藿今年已达1万亩,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林下种植县。很多群众说:过去“出门打工糊口”,现在是“在家种药能致富”。
中药材产业持续发展,品质是关键。城口推行规范化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从种苗、采收到加工进行全过程管控,保障药材质量。目前,已在全市率先建成箭叶淫羊藿、灵芝2个标准化种植基地,独活、大黄等4个品种正在创建。比如,我县种植的箭叶淫羊藿,通过检测,它的药用有效成分达14.2%,是《中国药典》规定的8倍左右,群众种植的药材价值更高。
城口有药用模式标本植物178种,其中以“城、巴山”命名的药材有48种,但大多养在深闺人未识。近年来,联合周边16个区市县,组建大巴山中药产业联盟。今年,又聚焦城口的箭叶淫羊藿、曲茎石斛、川贝母、连翘、天麻、独活、大黄、木香,发布了“城八味”品牌,城口中药材的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
城口与上药、广药等企业合作,建成中药饮片、现代中药配方颗粒加工生产线,研发了连翘茶、灵芝保健胶囊、神经酸野核桃油胶囊等产品,推动产地与市场深度对接。同时,传承中医药膳文化,开发106道药膳,这些药膳正陆续在大巴山森林人家、民宿、酒店广泛推广,游客来了以后可以有更多就地消费的场景。
城口老腊肉。
城口老腊肉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特色产业,持续增加高品质产品供给,培育龙头企业20个以上。大家津津乐道的城口老腊肉,它与其他腊肉不同,关键在一个“老”字。
“老”在有2500多年的历史传承,沿袭千年的民间加工秘方,其制作工艺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在味美纯正而享誉全国,是全国腊肉中唯一的“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达6.9亿元。
大家不知道的是,它还与“火腿之王”西班牙伊比利亚火腿有共同点,都是选用高海拔地区生态慢养的传统猪种,都是低温发酵不含亚硝酸盐的健康食品。
近年来,城口推动老腊肉“再出发”,发展精深加工产品6类18种,入选全市唯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年销量已超1.2万吨,畅销全国近30个省份和全球10多个国家地区,更重要的是城口老腊肉将全县60%以上的农户镶嵌进老腊肉全产业链中,带动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
城口大巴山彩叶。
绘就巴渝和美乡村新图景
让群众富起来
通过产业带动、就业拉动、改革撬动,盘活农村的资源资产,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努力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培育强村公司,引导群众参与政策性务工,代替直接救济式的帮扶模式,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6639个,全县脱贫人口转移就业2.3万人,去年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增长11.4%。
东安镇兴田村依托良好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育大巴山森林人家民宿134户,实现户均年收入16万元,带动800余人就近就业,老百姓经常说过去是出门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有活干、有钱赚”。
让乡愁留下来
通过“微改造”“精提升”,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把民房变民宿、山村变田园、山区变景区,让农村更像农村。着力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抓好垃圾、污水、厕所“三个革命”,打造了乡土岚天、山恋河鱼、五彩修齐等一批有记忆、有传承、有颜值的美丽乡村。
在高楠镇的方斗村,开展“老屋拯救行动”,保留了45栋跺木房、石板屋、川架房,这个项目也入选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被称为“大巴山深处保存最完好的原生态村落”。
让乡村活起来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发挥好种植养殖能手、能工巧匠、致富带头人等“土专家”“田秀才”作用,实施“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计划,着力打造一支留得住、沉得下、能干事的乡村人才队伍,让乡村人气“旺起来”、发展“活起来”。
在北屏乡的松柏村,实施“新村民”入驻计划,引进法国艺术家文森·漆,他们在村里开展漆艺研究、作品创作,让城口的漆艺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同时这个村还培育本土新农人50余名,发展自然教育、精品夏令营、生态研学等。今年共吸引游客7000余人到村打卡,让松柏村在文旅赛道中成功出圈。
张继军表示,将持续打赢脱贫成果保卫战,打好乡村振兴主动战,到2027年,巴渝和美乡村创建达标率达到100%,创建示范镇10个、示范村100个,让乡村越来越美、乡亲越来越富、乡韵越来越浓!
( 作者:王铎翰 周凯航 )
( 责任编辑:周思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