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次低空飞行“压力测试”在渝成功 “重庆方案”破题空域管理
重庆永川大安通航机场,低空飞行演示验证活动现场参与试验的无人机。记者 周凯航/摄
网上下单,无人机变身“配送员”送货上门;交通拥堵,无人机化身“交警”提前巡视;紧急救援,无人机担任“运输员”投送应急物资……随着“低空+”应用场景“上新”,未来多场景的低空应用将如何共存?位于重庆的航天时代低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低空科技公司”)给出了这样的“解题思路”。
百架无人机
破解低空多场景运行难题
伴随着无人机旋翼发出的阵阵低鸣,100余架无人机与多架固定翼飞机正在空中穿梭飞行。近日,记者在永川大安通用机场观看了一场特殊的飞行试验。
这是航天低空科技公司主导的国内首次低空空域实时灵活转换与低空安全核心技术验证试验。为未来重庆低空运行中安全飞行、安全管控、安全处置与高效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了解到,预计未来重庆低空日飞行量将达100000架次,同时在空多构型无人机达10000架,城区低空飞行密度将达10~20架/平方公里。
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同时升空,进行低空空域实时灵活转换与低空安全核心技术验证试验。记者 周凯航/摄
“未来在同一个低空空域中可能会同时存在物流运输、巡检、通航、娱乐等各种使用场景的飞行器,他们大小不一,结构各异,想要将这种场景变为现实,就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验证。”本次试验的现场负责人表示,区别于传统的民航飞行,低空具有“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度”的特点。
在此次大安试验基地5km×5km空域范围内的实飞测试中,共有103架无人机参与了测试,开展了巡线测绘、物流配送、城市感知等多任务多场景的高密度分析综合验证。
据悉,接下来航天低空科技公司计划将永川大安通用机场建设成为全国首个系统性低空安全测试场,涵盖低空高密度运行测试、低空反制验证测试等五大功能。
正在空中进行低空空域实时灵活转换与低空安全核心技术验证试验的无人机。 航天低空科技公司 供图
低空大脑
让低空飞行“联得通、管得住、放得开”
记者在永川大安通用机场的现场指挥室里看到,屏幕上的监控系统跳动着各种数据,每一架无人机的飞行状态都实时展现在大屏幕上。
“未来,一座城市的上空,成千上万架无人机飞行,这些设备肯定需要通过一个指挥平台统一指挥调度,现在‘飞手’的工作需要交给‘低空大脑’执行。”航天低空科技公司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
新一代智能一体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九天航驭”。记者 周凯航/摄
而他口中的“低空大脑”就是航天低空科技公司构建的新一代智能一体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九天航驭”。
据悉,该平台融合北斗导航、天地一体化通信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对低空飞行器的厘米级定位和毫秒级响应,空域使用效率提升40%,具备实时监视、实时识别、实时处置、态势评估、空域管理、飞行调配等主要功能。
“它就像是一个智能化的塔台,能及时给飞行器分配一条合适的航线,对飞行器和航线进行有效管理和提供服务,发现问题并及时报警,同时即时提供解决方案。”该负责人表示,此次的飞行测试,初步验证了“九天航驭”平台20架/平方公里高密度的飞行管控能力,还能探测、跟踪、识别5公里外的无人机群,有效反制处置3公里内的“黑飞”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数字孪生技术“九天航驭”平台可模拟不同的气象、地形、建筑,实现虚拟空间的飞行,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增加虚拟飞行器,模拟更加复杂低空应用场景,持续迭代验证出适合重庆地域和气象条件的飞行规则。
这个平台就像给飞行器量身定做的“驾考系统”,还原山城的坡坡坎坎、高楼大厦,还能模拟大风、浓雾等特殊天气。
与此同时,通过数字重庆与“九天航驭”平台一体化设计,将打通空军、民航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审批渠道,加快审批效率。今后,空域审批效率将大大提升,飞行计划即报即批,未来“即时飞、自由飞、融合飞”将不再是梦想。
( 作者:周凯航 )
( 责任编辑:王铎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