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分局来了个“心理师” 护航空港有“心”招

“值班结束后,老是想‘报复性熬夜’怎么办?”“中秋节又不能和家人团聚了,陪伴孩子又成了问题……”在重庆市公安局机场分局的心理健康服务室内,民警们时常带着大大小小的困扰来向廖方新寻求心理咨询。而每当看到大家从满面愁容到会心一笑,是廖方新最有工作成就感的时刻。

廖方新将心理服务送教基层。.png

廖方新将心理服务送教基层。(重庆市公安局机场分局供图

廖方新,市公安局机场分局政治处一级警长,市公安局心理教官团队成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负责机场分局心理健康服务工作8年。

从“心”出发

机场分局来了个“心理师”

2016年6月,廖方新从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经过招录进入警营,他立志要将所学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学以致用,运用到公安工作中。

“当时周围不少人都觉得我的想法太理想了,他们认为打击犯罪、追踪破案才是警察的主业,搞心理辅导就像是‘边角料’一样,成不了大事哦。”面对质疑,廖方新却丝毫没有动摇。

对于廖方新来说,之所以选择从警,最重要的是他看到公安工作与心理学专业有很好的结合点。“我出生在一个‘警察世家’,母亲和外公的从警经历让我从小就意识到,高强度的公安工作背后存在的心理压力,而我既能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又能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于是,从机场分局特警支队、西航站区派出所,再到如今的政治处工作,廖方新从“心”出发,坚持在日常工作中创新融入“心理学”元素,以兼职“心理师”的身份,将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带入了重庆机场公安。

开拓“心”路

发挥心理学“四两拨千斤”之用

如何把心理学这门“软科学”巧妙地运用到公安工作中?这是廖方新从警以来反复思考的问题。

“在机场,我们经常遇见因航班延误而导致的群体性矛盾事件。”廖方新表示,这时他就会运用心理学技巧,将旅客群体分成“核心圈”“配合圈”“围观圈”等不同圈层,针对各圈层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快速高效地化解矛盾。

“心理学是一门和人打交道的学科,公安执法也是和人打交道。纠纷的本质都是在于双方之间情绪需求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以及沟通方式不对称,而心理学有助于高效地处理这种‘不对称’。”廖方新介绍,通过深入研究“心理学+执法”的结合,他创新建立了心理学应用于现场执法处置案例库,这些案例被收纳进了市公安局现场执法处置案例。

凝“心”聚力

助力建设一支有“幸福力”的队伍

在廖方新看来,心理健康不仅是警察执法工作中旺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是有效应对工作压力的重要保障,心理健康状况还直接影响着警察的执法工作效率与水平,以及生活满意度和个人幸福感。

“守夜人”如何睡得好?如何在关注“警情”的同时,也别忽略了“亲情”?如何管理愤怒情绪……针对机场分局民警常见和关心的问题,以及强化提升全警心理健康的预防和保护能力水平,廖方新利用民警辅警喜闻乐见的方式,设计机场公安卡通人物形象,原创心理漫画4期、心理微文12期,涉及压力、婚恋、亲子、沟通等6大类专题,广泛受到青年民警辅警的欢迎。

同时,廖方新在分局每年邀请心理专家举办“情绪管理”“压力管理”“家庭婚恋”“睡眠健康”等专题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服务讲座、团体心理辅导。

“一支具有幸福力的队伍,才能激发出更强、更大的战斗力。光靠一个人的努力还不够,我希望心理学能够融入到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并且能够有更多热爱心理学的人投入其中。”这是廖方新从警时的小心愿,也是他一直所坚持并为之努力的信念。

( 作者:王成伟  )

(  责任编辑:杨雨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