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十四五”·答卷】勇当绿色发展“排头兵” 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明确要求和殷切嘱托。“十四五”期间,我市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新格局,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生态画卷在巴渝大地徐徐铺展。

深秋时节的琼江,波光粼粼、水质优良。琼江是长江支流,也是川渝的跨界河流,过去因为畜禽养殖等影响,琼江潼南段污染问题突出。“十四五”期间,当地与遂宁、资阳、铜梁等地签订“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协议”,在解决跨界管护难题的同时,潼南区还通过强力治污,加快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目标。

潼南区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负责人王应波介绍,近年来,琼江潼南段保持Ⅲ类水质,获评重庆市美丽河湖优秀典型案例。

“经过这么多年的整治过后,河水也清澈了,老百姓茶余饭后都喜欢到河边来散步了。”潼南区崇龛镇青杠村村民吴道友说。

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卢利表示,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截至2024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为Ⅱ类,全市74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2年达到100%,超出“十四五”目标2.7个百分点,发布市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30条。

在一江碧水向东流的同时,重庆的蓝天也越来越多:通过建立大气污染防治绩效评级制度,我市对企业环保治理水平实施分级管理,以“多排多限、少排少限”倒逼绿色转型。位于忠县的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实施了烟气脱硝系统改造等一系列生态项目,享受到了绿色转型带来的红利。

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环保处处长陈吉火告诉记者:“过去秋冬季节,我们要严格执行错峰生产、生产线停机,现在我们荣获了环保A级企业,我们生产可以享受40%的错峰生产减免,环保做好了,实现了企业的多生产、多销售,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副处长徐亮透露,“十四五”期间,全市建成环保绩效A级、B级企业142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5年稳定在325天以上,PM2.5浓度持续下降,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不断提升。

“十四五”期间,我市还累计完成污染地块修复87块,提供修复后的净地面积9022亩,守护了老百姓“住得安心”的底线。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方面,全市新增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146.1万吨/年,累计建成“无废城市细胞”3800余个,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8040吨/日,预计今年底,我市全域将实现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

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副处长詹忠说,“十五五”时期,我市将以治水治气治废为牵引,一体推进“九治”整体攻坚,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形成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重庆力量。

(重庆广电-第1眼TV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