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聚焦新质生产力 点燃发展强引擎

今年前三季度,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实现对全国发展水平的追赶超越。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培育,成为支撑这一增长的重要动力。四季度冲刺的关键阶段,如何持续释放能量?来看记者观察。

重庆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背后的算力资源可能来自两千公里外的新疆。在渝中区这家科技企业,记者见到“疆算入渝”的技术支撑体系。企业研发的"V2V视联网协议",让算力可以实现超长距离、超低延时的传输,有力支撑重庆对哈密算力的实时调用需求,并在全市范围内建起一张高质量城市算力传输网络。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公司总经理、算力事业部总经理孟祥成:“满足重庆市的,像超大城市综合治理,服务 ‘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整个生产服务性产业,AI视频的生成和渲染智能分析,还有智能网联汽车这样的自动驾驶等等众多场景。”

新要素稳定供给,企业层面的新技术也在接连突破。在两江新区明月湖产学研合作基地,这款车载激光雷达相机,能在模拟浓烟、暴雨等极端条件下,有效感知距离稳定保持在200米以上,最小识别测量物体可达10厘米以内,全面克服了极端天气等传统感知瓶颈。今年以来,这家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25%,通过光与AI的结合,推出了多款国内外“首台套”产品或系统。

中科摇橹船创始人郑道勤:“前三季度同比增长效果也是非常好的,预计全年来看,我们的增长应该是在80%以上。我们产品释放了更多的订单,我们认为现在信心更足了,劲头更强了,对未来的期盼也更坚定了。”

重庆还布局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在西部(重庆)科学城,中子科学基地项目已完成80%建设进度,建成后将支撑聚变能、先进核裂变能研发,覆盖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航空航天等多领域。

重庆高新区改革发展局投资及招投标管理科工作人员穆蓝:“今年以来,我们持续升级重庆高新区项目投资系统,针对项目攻坚难点构建闭环协调机制,对超期事项实时短信提示确保问题高效解决。”

今年1-9月,重庆科技创新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7亿元。张江实验室重庆基地、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二期项目等加速推进。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丁瑶:“以新技术的突破、新产业的布局、新要素的激活为路径,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刘恋 冯栎匀 张骏凯 特约记者 谢春良 向勇 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