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 流感发病水平升高 专家提醒:做好个人防护,尽量不去人群密集场所

11月22日,记者从我市多家医院了解到,连日来,接诊的呼吸道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其中,流感患者较多。专家提醒市民要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全市流感风险等级较高

当天上午,西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前来就诊的患者排起了长队。

“昨天上班时,有同事发烧了,我们都怀疑她可能是感染了流感,没想到自己晚上也发烧了。”刘女士说,除发热外,她嗓子也很不舒服,浑身无力。

▲11月22日,西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患者等待就诊。记者 李珩 摄

经诊断,刘女士感染了甲流。“这几天,我们接诊的呼吸道疾病患者数量明显增多,其中有一些是流感患者。”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熊福说。

除了成人,中招的孩子也不少。“近段时间以来,我们门急诊量较同期增加了10%左右。”重医附属儿童医院门诊部主任邱春兰介绍,接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感染较多的是流感病毒、合胞病毒、鼻病毒,和全国流行的形势差不多。

▲11月19日,两江新区礼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呼吸道疾病患者就诊。记者 梅耀 摄/视觉重庆

据重庆市疾控中心联合市气象服务中心发布的“流感风险等级”显示,2025年第47周(11月17日-23日),全市流感风险等级为较高,这意味着流感发病水平明显升高,进入流感流行期。

流感不是“大号感冒” 千万别硬扛

重庆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赵寒介绍,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急性发热、咳嗽、咽喉痛、全身酸痛和乏力。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和去年流感毒株以H1N1为主不同,今年监测显示H3N2更为活跃,属于“换脸”的流感季。因此,广大市民一定要引起重视。

赵寒说,流感病毒传播能力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两种方式扩散,比如流感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会随飞沫进入空气中,他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接触患者触摸过的门把手、电梯按钮、水龙头等物品后,若未洗手就揉眼睛、摸鼻子,病毒可能借此侵入人体。

其实,很多人都分不清流感和普通感冒,但流感并非大号感冒。赵寒说,简单来说,普通感冒症状较轻,多以局部呼吸道症状为主,恢复较快;流感则常常“病来如山倒”,高热、全身酸痛等症状明显,还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因此,得了流感千万别硬扛。

出现这些情况须尽早就医

“感染流感病毒后,主要采取抗病毒和对症治疗。”邱春兰说,对症治疗主要以退热、缓解不适为主。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重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并规范使用退热药,还可以使用一些缓解咳嗽和其他症状的药物。另外,要提醒家长的是,孩子一旦确诊流感,应居家休息,不要带病上学。

那感染流感后,何时必须就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李佳俊表示,当市民出现高热>39℃且持续>48小时、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改变、顽固呕吐腹泻、明显乏力不能进食饮水等症状,或老年、孕妇、儿童、免疫低下/慢病者出现任何不适时候,须尽早就医。

李佳俊还提醒,流感是病毒病,常规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仅当存在并发细菌感染证据或病情无改善甚至恶化时,由医生评估是否加用。

赵寒表示,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减少重症最经济有效的手段。那现在去打流感疫苗,还来得及吗?赵寒建议打,她说,目前流感还在流行期,疫苗什么时候打都比不打强。流感疫苗注射后大概两周就能起到保护作用,可以明显减少“中招”的机会,也能大大降低重症的风险。特别是老人、孩子、孕妇、有慢性病的人,要尽快接种。

▲ 11月19日,两江新区礼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为小朋友接种疫苗。记者 梅耀 摄/视觉重庆

新闻多一点:

流感防治小常识

1、抗病毒药物的常用方案与剂量

· 奥司他韦:口服,推荐75mg/次,每日2次,共服用5天(此方案针对≥13岁的青少年及成人;儿童按照体重计算剂量,具体可咨询专科医生)。适用于甲/乙流治疗,也可用于≥13岁青少年及成人暴露后的预防。

· 玛巴洛沙韦:口服,推荐40mg/次(体重 20kg≤体重<80kg),80mg/次(体重≥80 kg)。适用于≥5岁人群的甲/乙流治疗,不建议与奥司他韦联用。

注意:用药越早越好。48小时内用药,治疗效果更佳。

2、如何对症治疗?

· 退热止痛:合理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孕妇及儿童需咨询专科医生);儿童禁用阿司匹林(防瑞氏综合征)。

· 止咳/化痰:按需合理选择含右美沙芬等成分药物。

· 休息与补液:保证充足的水分与睡眠。

3、如果得了流感,如何保护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免受传染?

最重要的是减少接触、减少传播、减少病毒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保护您家老人和孩子:

(1)戴好口罩;

(2)分开生活比如尽量单独住一个房间,吃饭分开,避免近距离交谈、抱小孩;

(3)勤开窗、勤洗手:房间每天多通风,自己和家人都要勤洗手、避免揉眼睛、摸口鼻。

(4)咳嗽、打喷嚏要遮挡:用纸巾、手肘遮住。

(5)关键物品要定期消毒:如门把手、桌面、手机等每天简单消毒。

(6)家人必要时可用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老人、孩子、孕妇、体弱者,如与患者密切接触过,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服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比如使用奥司他韦预防)。

(7)患者自己一定要尽早治疗,恢复得越快,传染期越短,对家人的保护就越大。

4、如何预防流感?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挡口鼻;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按“六步洗手法”揉搓双手 15 秒以上。

做好公共场所防护: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确保口罩覆盖嘴、鼻、下颌,压紧鼻夹贴合面部;接触公共物品后,尽量避免用手触碰口鼻。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每次30分钟以上,即使冬季开窗,也可做好保暖措施,让新鲜空气降低室内病毒浓度。

减少暴露风险:流感流行高峰期,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若身边有人出现流感症状,应保持距离,做好自身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