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施工围挡为何超期服役?

聚焦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助力执政。这里是《今日关注》。城市街头的施工围挡,本来应该是城市建设更新过程中的短暂插曲。然而,施工围挡的超期设置、围而不建、围大建小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不仅长期困扰群众,也损害了城市形象与生活品质。近期,本台记者走访了中心城区的多个区域,对这一情况进行了调查。

记者走访中发现,在中心城区的多个区域,都存在施工围挡围而不建、超期设置这类现象。按理说,施工围挡设立后,就应该在审批时限内按时完工、尽快拆除。然而现实却是这些围挡搭建容易,拆起来难。受影响最大的,往往是沿街商铺。

花卉园东路杂货铺经营户:“原来说这个八月份就完工,八月份没有完工,又改,改到九月份完工,九月份还是没完工,这里又改到十月份,我们这个一天门市费都卖不出。”

景和路熙街餐饮经营户:“它挡了之后生意不好,对面看过来是挡起的,他们看不到,也不知开没开门。”

景和路熙街快餐店经营户:“影响很大,堂食生意非常差,减量15%到20%。”

群慧公园附近商铺经营户:“围挡已经一年半了,现在这个生意差,你看这一排的门面都租不出去。”

一些过往市民也抱怨,这些围挡长期挤占人行道、影响交通通行,不仅加剧了拥堵状况,也带来不小的安全隐患。

市民:“人基本上都在路上走,这一侧因为也摆着各种餐桌,比较危险。”

市民:“过路特别不方便,然后斑马线只有前面那一段有,在这里过街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就是希望这里尽快施工完成吧,让交通顺畅起来。”

商户:“这段时间没有施工了,国庆节之后没有看到工人了。”

施工围挡设置超期、围而不建的原因是什么?采访中,记者听得最多的就是两个理由,一是天气变化,二是地下管网的影响。

港城工业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第一个是因为下雨天导致整个现场的渣土,外面弃土场无法接收,下雨后要等道路干爽后,渣土才能运输进去。”

市政设施管理人员郭先生:“甚至有时涉及到一些管线安全,等到管线确定更改方案后,我们才能继续往后做。”

事实上,任何一个项目在预估工期时,就应该将天气情况纳入参考,合理预留缓冲时间;至于地下管网问题,也应该施工前做好充分勘探,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迅速调整。而这些施工围挡之所以长期扎根,往往还是两个根本原因:一是项目实施前期准备不充分,二是实施过程中跨部门沟通不通畅。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熙街路面改造项目。记者采访时,这里已经停工二十多了天。

建设单位现场代表向先生:“主要还是我们在前期报手续时,只在城市管理部门城建中心办了占道手续,没有办交通导改手续。”

同样因为前期准备不充分、沟通协调不畅,而陷入停滞的,还有群慧公园及配套道路工程。从表面上看,问题卡点在于电力线缆的迁改。

建设单位工作人员刘女士:“要实施电缆迁改,但是电力这边一直迟迟没有下地。”

电力公司工作人员赵先生:“我们该迁的都迁完了,那边基本都迁完了。”

建设单位和电力部门的说法,听起来相互矛盾。但记者很快摸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个工程项目涉及到18根电缆。目前,其中的17根已经被迁改。建设部门认为,电力部门尚未迁改完工。但电力部门则认为,剩下的一根没有必要迁改,只需要在施工期间,采取保护性措施就可以了。但由于两家单位都不积极主动,没有充分沟通,导致时间延误。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邓先生:“确实是我们的前期工作肯定还是不扎实,后期建设情况,根据代建单位的建设计划,在元旦节可以陆续拆除围挡。”

近期,我市中心城区启动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而施工围挡管理,就是重点整治内容之一。它需要监管、建设、施工各方切实扛起责任,做到前期工作扎实、日常沟通顺畅,齐心协力,就有望实现施工围挡的科学设置与按期拆除。提升超大城市的治理水平,往往也就体现在这些具体的环节上。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王安礼 伍文涛 谭博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