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城市噪音治理(三) 广场舞该如何降噪?

聚焦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助力执政,这里是《今日关注》。前两天的节目,我们先后关注了“商户喇叭扰民”“露天KTV噪音”的相关情况。然而,在城市噪音治理中,由广场舞引发的噪音扰民问题同样绕不开。有没有办法既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又为广场舞降噪,还周边居民生活宁静?本期节目,一起来探讨。

随着夜幕降临,在一些小区广场和紧邻住宅区的宽敞空地,就会亮起灯光,响起音乐,人们在欢快节拍伴奏下翩翩起舞……有时在同一片场地还会存在多支广场舞队,每支队伍都不愿在音量上居于下风,所用音响设备“全力输出”,声浪一浪高过一浪。

《今日关注》记者吴泽林:“我手中的噪音检测仪显示分贝已经高于80分贝,接近90分贝。”

两江新区康美街道群众:“这是我在家里晚上八点多拍的,我在家用分贝仪也测了一下,当时的分贝最低有60多,最高有90多。”

大渡口区八桥镇群众:“正好是要学习的时候,要背书,要阅读的时候,也恰恰是跳广场舞的时候。这个确实影响太大了,主要是我孩子现在读高二,现在这么闹起来没办法的。 ”

北碚区静观镇群众:“就像邦邦邦,那么凶,我们是病号,把声音调小一点,我们都没有意见。”

广场舞主力军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对于他们来说,广场舞既是锻炼,又是社交,身心都能满足。

江北区观音桥群众:“锻炼身体嘛,娱乐嘛。岁数大了,出来活动一下。”

两江新区康美街道群众:“吃了饭过后出来活动活动,他投诉,我们老百姓也有我们的需要。”

一方面,中老年人有健身娱乐的需要;另一方面,周边居民也有安静生活的诉求。如何平衡矛盾,考验相关部门的治理能力。近年来,我市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积极推进“宁静小区”“市级安静居住小区”建设,那么对于广场舞噪音扰民的难题,他们有何实招?

北碚区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赵亨博:“就是想办法,看怎么能让广场舞团…… 哎,不好搞。”

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按照目前的职责分工,对于广场舞这类社会生活噪音的查处,应由公安机关负责。街道办事处、城管部门、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等单位,也可以通过引导、宣传、劝阻,为城市噪音治理发挥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又如何呢?

大渡口区八桥镇群众:“当时警察来了过后,他们当天把声音调小了,第二天又把声音调大了。我向社区也投诉过这个问题,他们说的是我们没有执法权,我们只能劝劝,不听我也没办法。”

群众:“打110基本上没用,后面我就不打了。”

广场舞噪音治理,当真是一道无解的难题吗?记者走访中了解到,两江新区礼嘉街道礼和苑安置小区曾经也是广场舞扰民的重灾区。然而近年来,这个小区却被评为市级安静居住小区。晚上八点,记者走访该小区,的确没有听到嘈杂的声响。

小区居民:“没谁反映声音大,没谁说过我们这里,确实很安静。”

其实,这个小区不是没人跳广场舞,只是居民们都自发走出小区,走到百米开外的空地上活动。

居民:“正常走路到这里十几分钟,我们也是为了不扰民,就选择这个地方,不给别人带来负面的影响,宁愿多走点路都要得。”

有居民告诉记者,前些年因为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小区居民之间也经常发生冲突。通过当地街道、社区积极协调,大家才把跳舞场所转移到现在的位置。当地街道、社区是如何得到居民支持配合的呢?

小区居民:“开头跳舞的坝子没有灯,社区给我们协调在那里安了灯,晚上给我们开灯,每天晚上那些巡防队员都要来开灯。”

小区居民:“政府给我们提供过音响的,我们有好几个队,一个队一个音响。”

两江新区礼嘉街道嘉兴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王芳:“还比如他们需要协调场地、协调老师,我们社区都愿意帮忙去链接资源,比如想学一些新的舞蹈,我们还会去帮忙找老师。”

看来,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并非真的无解。当然各地实际情况存在差异,也不可能完全照搬某地的经验,但我们常说,城市治理需要下绣花功夫,我们相信,无论是商户喇叭、露天KTV,还是广场舞噪音,只要相关部门立足实际,充分调动政府、社区、居民等各方力量,充分发挥技术手段的力量,总会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让城市既充满活力,又拥有宁静。